[文匯報]【師說新語】傳統板書回歸 「以人為本」利教學效能
2025-04-07
曾幾何時,一手漂亮的黑板字是師範生的標配,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運用PPT等多媒體上課風靡教育界,板書則變成可有可無的教學輔助手段。
板書是最接地氣的教學策略,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多動腦、多動口和多動手,學習才有成效,惟要做到這一點需教師示範,以板書勾畫出學習重點,協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當今教師普遍不重視板書,歸根到底原因有三:
其一是電子科技普及化,所能展示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故愈來愈多教師選用PPT設定上課內容,而且一個課件又可以用上好幾年。
其二是不少教師習慣用電腦打字,缺乏書寫練習,字體難看,故沒有足夠信心展示給學生看。
保護視力禁PPT 板書「重出江湖」
其三是板書比電腦打字費時費力,有時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教師免不了選用這種高速而非高效的方法展示教學內容。
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台實驗學校以保護學生視力健康為由,幾年前開始實行一二年級禁用PPT,其他年級限時使用PPT,令推教師板書的機會增加。
實行之後,該校語文教師說:「以前一直習慣把PPT當線索,上課的過程就是走教案的過程,更多的時間花在完成教學任務,走完教學流程,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現在沒有了PPT,我有了更多時間看孩子的眼睛,聽孩子發言,感受他們真實的想法。」這個應該就是很多教師的心聲。
該校校長將這種回歸傳統的課堂歸納為「目中有人」、「以人為本」、「互動交流」三個特點,確實精準。
手寫字體更有溫度
毫無疑問,板書的優點很多。
第一,板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的示範過程。例如數理科的公式推導,教師邊講邊板書,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推導,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思維訓練。要是教師只用PPT展示,簡化了推導過程,很容易造成學生囫圇吞棗,知道結果卻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相對於純文字,圖像化的板書更有助提升教學效能。例如課堂教學時教師隨手畫出文字背後的事物和人物形象,或以腦圖和概念圖的形式表述課文內容,這都有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加強學習記憶。
第三,板書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知識體系的提煉。好的板書都要經過精心設計以及提煉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此乃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亦是教師與學生情感互動的表現。
PPT的字體雖然端正美觀卻冰冷,教師的手寫字體更能展示該教師的性格特徵與人格魅力,讓文字變得更有溫度,更有藝術美。
總而言之,在當今世代,教師一方面需要跟上時代步伐,適當地運用科技輔助教學;另一方面則要返璞歸真,練好板書基本功,在課堂板書與修訂的示範過程中引導學習,並與學生進行真切對話與情感互動,這才是未來學校該追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黃晶榕博士 創知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