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頭條] 講述奮鬥歷程分享航天精神,「宇宙級天團」激盪香港愛國熱
2021-06-24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學和港大舉辦。內地航天科學家的分享,在香港社會引發強烈反響。
首場講座23日上午在香港理工大學開講,由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帶來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報告。戚發軔1933年出生在遼寧大連,他回憶說在抗戰勝利前大連被日本佔據,當時年幼的他一度不知自己是中國人;每天早晨上學要朝著東京方向鞠躬,並說「我們是天皇陛下的皇民」,在校還需要學習刺刀一類的日本軍隊戰鬥技能。講到這裏,戚發軔感慨萬千。新中國成立後,他和家鄉人民發自內心地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並且深愛著這個國家,「這也是我後來投身我國航天工程事業的最大原因之一!」戚發軔說,若人沒有愛,絕對不可能把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其中最高尚、最偉大的愛是愛國家。現場頓時爆發出熱烈而長久的掌聲,久久不停。直播間留言彈幕瞬間刷了屏:「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的星!」
現場有觀眾問及香港大學生是否有機會到祖國的航天部門實習和學習,戚發軔舉例說,「這次跟隨我們代表團一起來港的航天青年們,有五六個人都是在香港各個大學深造畢業,學成後進入祖國航天科研單位,在重要崗位開展工作的」,如今我們自己的空間站建成了,意味著未來還有很多機會。港媒注意到,在開講前的合影環節,戚發軔把站在左手邊、多年來參與探月及探火星工程項目的理大教授容啟亮拉到自己身邊,緊緊握住他的手,直至合影結束。有理大研究生對理大是唯一一所參與國家航天工程的香港高校一事感到非常光榮,表示聽了戚發軔的分享深受感動,熱淚盈眶。
23日下午,講座活動走進香港大學,由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作了主題為「九天攬月」的分享。他在談到嫦娥五號獲取的1731克月壤時說,這個數字儘管是巧合,其實也有一些特殊意義,其中「17」代表中國探月工程進行了17年,「3」代表探月工程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1」代表一系列的工程任務都是一次成功。
這個被稱為「宇宙級天團」的訪問團22日抵達香港,展開一連五天的訪問,一股航天熱潮隨即席捲全城。香港教育局上周向學校發信,局方將於25日舉辦「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特別在線直播,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透露,學校將安排中學二年級至四年級約300名學生同步收看。他說,太空探索領域的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重點領域之一,這次科學家分享活動可以與國家安全教育結合。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說:「國家如今的發展一日千里,香港人作為其中一分子,要讓後代認識和見證國家發展情況,了解有無數科學家、年輕人為國家奉獻著,亦為國家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心懷感恩和自豪。」創知中學三年級學生陳灝傳說,近年不斷見到祝融號、神舟十二號成功執行任務,好佩服國家的航天科學家,他們要經歷無數次反覆精準計算和嘗試,不懼沉悶的科學精神和毅力,「國家獲得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令我有好大動力日後進行相關研究」。
有港媒23日評論稱,自2003年我國第一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訪港,航天員來港交流已成慣例。這一次研發火箭、衛星、飛行器、空間站的科學家組團訪港,成員都是中國航天界的功勳人物,「行程滿滿,亮點處處,備受香港各界高度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航天進步也有香港科學家的貢獻。嫦娥五號機械臂採樣器、近攝相機裝置、天問一號火星相機等,就是內地科學家與香港理工大學聯合研製的,有關設備還將在嫦娥六號上執行任務。文章說,國家的航天成就、航天精神、科學思維,將啟發香港年輕人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事實上,「一國兩制」下香港科技界獲益良多,有更多機會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在科創道路上,香港年輕人一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