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聲/香港應積極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知中學校長 黃晶榕博士
2021-04-14
特區政府消極推普
回歸初期,時任特首董建華雖然提出了“兩文三語”的語文教育政策,惟在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和簡體字)方面,特區政府卻表現得模棱兩可。
根據語常會的報告顯示,特區政府在1995至2015年間的教育資金運用比例嚴重失衡,英語教育佔58.25%,中文教育佔15.77%,其中推廣普通話只佔3.17%。由此可見,特區政府對推普並不積極。正如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2015年一份“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課的政策”文件顯示,全面推行“普教中”的比例非常低,小學為16.4%,中學僅有2.5%,至於其他學科更不可能運用普通話教學。
事實上,政府曾多次委託學者對“普教中”進行研究,結論都不見得正面。就如2016年7月教育局代表在立法會上表示,從研究可見,普教中對學習中國語文科的成績沒有負面影響,但也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可促進中文學習,又點出運用普教中,課堂氣氛較差、師資等也有問題。基於這種結論,政府在推普路上一直採取模糊的態度。
推廣通用語言文字有助國家認同
誠如曲阜師範大學康淑敏教授所言:“語言具有延續民族歷史、傳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是去殖民化的關鍵要素之一。”而普通話則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因此,香港有必要更積極地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樣,將有助增強特區居民對國家的認同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去。為此,建議特區政府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應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積極提升全體公務員及立法會議員的普通話能力,並規定各級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在公開場合以普通話發言。這樣,將潛移默化地確立普通話的官方地位。與此同時,公務員升職時,更要通過國家語委的普通話測試,這樣,才會引起各級官員對普通話足夠的重視。
其次,教育當局應為學校掃除不必要的政治障礙,確立“普教中”的教學語言政策,並分三至五年在全港官立及資助學校實施。與此同時,語文科更應有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漢字的簡化規則,以便學生能夠讀懂內地圖書,增強對國家的認識。
最後,教育當局一方面應加強“普教中”語文教師的培訓,另一方面宜逐步鼓勵並培訓其他學科教師運用普通話作為課堂教學語言。這方面的工作,可藉助內地師範大學,尤其是大灣區的力量協助。與此同時,建議特區政府設立獎勵機制,對於能夠純熟地運用普通話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教師作出一定的獎勵,如增加一個薪級點,或做滿若乾年享有若乾個月有薪進修假期,或於申請升任高級職位時作為必要條件等。
根據我國憲法第19條,“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制定教育政策的自由,惟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關乎到年輕一代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認識,關乎到民族的溝通、融合與國家認同,這正是香港回歸24年仍無法做好的事情。因此,筆者希望特區政府能夠有所作為,站在更高的位置來看待這個問題,敢於要求一眾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帶頭做好,並從制度上確立以普通話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政策,及要做好教師培訓工作,這才是“一國兩制”下特區政府應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