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紫荊雜誌]善用中國傳統音樂 推動愛國教育

2023-06-01

本文作者創知中學校長、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黃晶榕博士

中國傳統音樂作為本文作者創知中學楊立群老師(實習)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凝結瑰寶,傳承發揚,貫穿歷史長河,並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其價值和意義不容小覷。中國傳統音樂按內容和形式可分為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正處在走向繁榮富強的關鍵階段,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設尤為重要。中國傳統音樂作為文化精髓,已成為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使學生能更有信心與世界各民族平等對話和交流,爭做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視野的國民。

中國傳統音樂的歷史內涵,能增強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中國傳統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中華兒女身份的象徵。它是在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音樂、西域音樂以及外國音樂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記錄了人類社會變遷和歷史更迭。中國歷史發展的文化沉澱,可以追溯到世界上已發現最古老的樂器賈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春秋戰國末期荀子《荀子·樂論》中提到“樂者,聖王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強調音樂對人的教化作用和禮儀制度。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西域文化的傳入,傳統音樂注入新的活力,為盛唐時期中國音樂的發展,萬國朝賀,將文化交流推到新高度做了鋪墊,都記錄了中華兒女的文明文化。中國傳統音樂作為中國文化史的縮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文化,正視歷史。又以一種具有藝術性且更鮮活的方式去聆聽中國傳統音樂,能促進學生與歷史文化的連接,從而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中國傳統音樂地域特色鮮明,透過感受萬里山河,能激發學生家國情懷。歌曲是傳統音樂的基礎,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形成多種地方文化,風格迥異,音樂特色獨樹一幟。中國民歌數量衆多,按照形式將漢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基本體裁。侗族的“大歌”、內蒙古“長調”、西北的“信天遊”等音樂形式豐富,山西民歌中的“開花調”,甘寧地區臨夏的“花兒”,福建的“南音”等,透過聆聽不同地方的民族音樂,可以感受地方特色。北方明清流行鼓詞類說唱音樂,如京韻大鼓、西河大鼓,南方則盛行秀麗的彈詞,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通過展示這些傳統音樂作品,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風土人情,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培養出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

強調中國傳統音樂愛國主題,能讓學生體會愛家愛國的深刻含義。有針對性的選擇曲目,能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含義和內涵,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領悟曲目的豐富內容,培養素質情操。比如中國傳統音樂名曲《二泉映月》,作者劉天華正值國家動蕩年間創作該曲,其內容真摯樸實,情緒飽滿,將底層人民無盡的幸酸與悲哀融入作品,娓娓道來。通過解讀作品背景,在感受悲痛的同時,能使學生意識到國家安定的重要性,融入對祖國統一的渴望。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在吸收傳統琵琶“武曲”的基礎上,注入了少許新音樂風格創作,展現了戰士們不畏犧牲的英勇氣概,以及對戰爭的厭惡,從而引起華夏同胞的共鳴,達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

孔子在《韶樂》中評價,“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音樂作為對社會最具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強調其娛樂價值,重要的是對人道德修養、精神品質的影響,具有人文教育的意義。中國傳統音樂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對國族身份的認同,並激發其愛國情懷,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使中華民族更有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81) [雲聽]香港愛國主義要全社區一起做
182) [廣州市名班主任董文平工作室]高山景行“拜良師” ——記充滿人生智慧的黃晶榕校長
183) [星島日報]教師研修基地 擬選址華南師大
184) [大灣區之聲]李家超:不要問國家可以給你什麼,要想你能給國家什麼
185) [RTHK]教育局小學設「人文科」 蔡若蓮強調不存在「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186) [明報]《愛國教育法》內地通過 李家超:全力配合做好對接
187) [深圳市金玲名班主任工作室]多元的教育 帶來多次的感動 | 赴香港培訓所思(四)
188) [廣州市名班主任董文平工作室] 追遠與追夢:厚植家國情懷的感悟 ——赴港研修學習筆記3
189) [廣州市名班主任鄭娟工作室]德育工作者感興趣的話題——赴港學習第四天
190) [簡篇]【省百初高名班主任】教育相容,騰飛“中華龍”——2023年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物件赴香港第三批培訓活動
191) [雲聽]香港第一套國家安全教育教材編寫進度-黃晶榕校長接受訪問
192) [點新聞]慶國慶 創知中學學生觀賞愛國電影
193) [文匯報]教育界倡全港師生學習習主席回信精神
194) [大公文匯]加強愛國教育 新學年興動力
195) [文匯報]創知多招推國教 鼓勵北上交流
196) [文匯報]政府未雨綢繆 宣布全港今停課
197) [文匯報]筆錄基層小故事 讓所有人看見聽見
198) [明報]公民科考察涵軍人生活體驗 長程團增短程大減 去年缺席中五生須補「經歷」
199) [RTHK]千禧年代訪問創知中學黃晶榕校長
200) [大公文匯]公民科內地考察減少一日團 校長:令學生學習經驗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