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文匯報] 教界:內地升學對學業事業有裨益

2020-10-1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一日千里,當中每個城市均有各自的特點、長處。有中學教師表示,大灣區發展潛力無限,教師、學生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內地城市,若年輕人在當地升學,更能夠開拓眼界,對學業、事業均有裨益;亦有教育界人士勉勵港青,應該把握深圳等內地城市的發展機遇,不要讓機會白白流失。

黃麗燕:讓學生未來更廣闊

創知中學副校長黃麗燕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以「9+2」的形式存在,每個城市各司其事,各有各的使命,「大灣區融合了工業、創新、金融、歷史文化等,這個組合非常難得,而它的發展潛力也被大家看好。」其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黃麗燕笑言,這個城市有如「一個成功的孩子」,正一步步朝自己的方向發展,「它不僅堅守着自己『創新』的信念,更是一個很會包容的城市,允許全世界的人才、新事物在此地發展。」

黃麗燕提到,到內地唸大學的學生,不僅僅是讀書,他們還有機會到不同城市實習、交流,能對多個城市有深入的了解,開闊視野;正因為大灣區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故近年來愈來愈多學生希望北上升學,「這對學生而言,其實是一個好的選擇,他們的未來或有更廣闊的空間」。

在該校負責生涯規劃、學生成長領域的黃麗燕指出,「我們對內地不要抗拒,要先了解;由於學生會受教師影響,所以教師應該以開放的態度進行探索」。她形容,多了解內地的升學環境,對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思考過程」,這令學生有更多、更公平的選擇。

張民炳:應把握灣區發展機遇

就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提到,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這幾年有一部分港青對國家有疏離感,對人生也沒有清晰的規劃,上述的政策方向反映了國家對香港青少年有非常深遠的考慮。」

張民炳又認為,大灣區是舉世矚目的發展項目,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地方,青年能在那裏建立起自己的事業,而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正在成為科研基地、金融發展中心,非常符合年輕人喜歡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特質,故港青應該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由於深圳發展迅速,張民炳指「該城市能夠吸引全國、乃至海外的精英,十分難得。」他表示,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深圳將有獲得更大成就的潛質,故香港不能輕言放棄這個合作機會,「香港部分人士必須放下成見、擺脫政治紛擾,讓香港得以與大灣區城市通力合作」。


按此下載PDF檔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601) [明報] 指通識異化 須變學習國家發展平台 學生須否返內地研習 林鄭:教育局交代
602) [文匯網] 黃晶榕支持改革通識科 冀教局審視教科書
603) [大公文匯] 支持改革通識科 中學校長:教局有責任審視教科書
604) [香港電台網站] 有教師對局方改革通識科感憤怒 亦有校長贊成改革
605) [香港電台網站] 有教師質疑通識科改動如「殺科」 有校長稱改變有幫助
606) [大公網] 教育之聲/課改失誤導致年輕人迷失國民身份創知中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兼職教授 黃晶榕博士
607) [文匯網] 【推動國安教育】教局辦國安研討會助師識法
608) [大公網] 調查報道/「獨」閃卡賣通街 煽青少年亂港大公報記者 苑向芹(文、圖)
609) [大公報] 教育局11.9起為全港教職員安排檢測
610) [大公網] 教育之声/再谈国安教育的课程实施
611) [紫荊] 黃晶榕:論大學學生會的問題與出路
612) [大公報] 教育之聲/論大學學生會的問題與出路
613) [文匯報] 看好灣區前景 港生北上升學
614) [文匯報] 林曉棋:受同學愛國情懷觸動
615) [文匯報] 馮福弘:感受到發展強大動力
616) [文匯報] 教界:內地升學對學業事業有裨益
617) [大公報] 教育之声>>>/国安法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节录)
618) [香港仔] 打風需否網課 考起學校
619) [紫荊] 企硬!國安教育就這麼幹!
620) [微信-内地赴港交流教师协会] 内地赴港交流教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