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大公文匯]作育英材/內地與港締結2100對姊妹校

2022-09-21

香港近十年教育發展除了高等教育上的合作,還有各式各類的交流活動和人員互流。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實際交流是與內地建立感情聯繫的好方法,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去令感情自然增長;而與內地建立姊妹校的關係,亦令港生與內地生可長時間持續交流。

據局方數據,2004年至今已約有780所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而「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的學生參加人次,由2012/13學年的兩萬多人次逐步遞增至2018/19學年的七萬多。

教育局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落實國民教育;從2018/19年起,把初中中國歷史科列為獨立必修科;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並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強化學生的知識基礎及慎思明辨能力,正確理解國家發展、香港定位以及世界大勢。

創知中學黃晶榕校長表示,目前愛國教育都是在各科目中滲入,以升旗禮等說道理的活動為多。但他認為,愛國其實是一半是理性,一半感性的,建議多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的故事和事跡,令學生透過了解國家偉人而建立與國家的感情聯繫,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感。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301) [南華早報]Hong Kong schools tread cautiously in push to make students love China
302) [無線新聞]國家首於港澳選拔航天員 有本港中學生感興奮將裝備好學科知識
303) [廣州市南沙珠江中學教育集團]粵港澳姊妹學校雲端共聚喜迎國慶
304) [文匯報]中小幼多元化活動 育國民身份認同
305) [大公文匯]港生:國旗 我們國家尊嚴所在!
306) [紫荊]中小幼多元化活動 育國民身份認同
307) [大公文匯]教育線上/天水圍預留土地 供內地團體建校
308) [大公文匯]作育英材/內地與港締結2100對姊妹校
309) [文匯報]港式課程需整合 中學冀內地專才南下
310) [文匯報]國教萬事俱備 交流育愛國情 蔡若蓮:過去十年多項教育改革成效顯著
311) [經濟日報]【公民科】有中學冀首屆學生明年赴內地考察 議員倡年底公布需否改網上「雲遊」
312) [星島日報]教育要聞|疫下未通關難北上考察 校長:「雲遊學」或可替代
313) [香港新聞網]蔡若蓮:香港與內地教育交流應師生校並行
314) [南華早報]Hong Kong schools encouraged to play patriotic music video ahead of National Day
315) [明報]名校生拍愛國歌MV 簡報列中小課程資源
316) [Now新聞]新學年師生續減 有中學校長認為是時機重組教育資源
317) [Now新聞]【時事全方位】學生、教師齊流失?(一)
318) [星島日報]大棋盤|6愛國辦學團體成立「香港華夏教育機構」 冀壯大愛國學校影響力
319) [信報]學校在疫情常態下的變與不變
320) [點新聞]創知中學開學日舉行升旗禮 學生冀打齊三針恢復全日面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