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觀看《香港修例風波真相》有助推行國安教育
2025-07-28
在2025年5月底,香港教育局更新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其中特別建議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一起觀看《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
這項措施不僅體現了特區政府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也反映了當前社會對青少年進行正確歷史觀和國家觀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文將探討《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對特區國家安全教育的價值與必要性,以及教師在帶領學生觀看此紀錄片時應注意的事項。
《香港修例風波真相》是用血與淚換來的教材
第一,它能強化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通過真實影像記錄了2019年修例風波的起因、發展與後果,揭示了部分激進分子如何利用「和平示威」之名行暴力之實,導致社會動蕩與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這類紀錄片不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更是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培養的重要工具。正如《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所強調的,國家安全教育必須與歷史教育、國情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第二,它能提升學生的明辨性思維與資訊素養。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接觸到的資訊繁雜且真假難辨。《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通過真實事件的呈現,幫助學生辨別假新聞與道聽途說,提升其資訊素養與批判性思維能力。正如教育局所指出的,學生需要具備明辨慎思的能力,以應對錯綜複雜的議題。紀錄片的觀看過程,正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明辨性思考的絕佳機會。
第三,它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港情懷。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其穩定與繁榮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通過展示修例風波對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正如蔡若蓮局長所言,國家安全教育應與時並進,讓學生全方位認識國情,欣賞中華文化,從小增強國民身份認同。這類紀錄片的觀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港情懷,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教師在帶領學生觀看紀錄片時應作充分準備
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與課程設計。教師在觀看紀錄片前,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對影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的預測,以及對課程目標的明確設定。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影片中的關鍵事件與人物,並與課程內容進行聯繫。此外,教師還應考慮學生的年齡層與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活動形式,以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參與並從中獲益。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明辨性思考。教師在觀看紀錄片時,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明辨性思考,而非單純地接受影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事件與人物,並探討其背後的社會與政治因素。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認為影片中的某些行為是否合理?為什麼?」或「你對影片中的某些觀點有何看法?」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與判斷,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再者,教師要警惕學生偏見與誤解。在觀看紀錄片時,學生可能會受到影片中某些觀點的影響,產生偏見或誤解。教師應當警惕這種情況,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澄清與補充。例如,如果影片中對某些事件的描述存在偏頗,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其他資料或觀點來幫助學生全面理解事件的真相。此外,教師還應提醒學生,紀錄片只是對事件的一種呈現方式,可能存在主觀色彩,因此需要學生保持批判性態度。
最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不僅是一次歷史教育,更是一次情感教育。教師應當通過影片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問題,並培養他們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影片中受影響的群體,並探討如何通過行動來幫助他們。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鼓勵他們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紀錄片的觀看,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回顧,更是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帶領學生觀看此紀錄片時,應當注重課前準備、引導學生進行明辨性思考、警惕偏見與誤解,並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通過這些方式,教師不僅能夠幫助香港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和國家的和諧與穩定貢獻力量。
(本文作者為創知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黃晶榕博士。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