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高中]我校與香港創知中學舉行“同課異構”第二次課堂教研活動
2023-02-24



2月23日,兩校經典愛國主義文言篇目“同課異構”線上教研第二次課堂教研活動在香港創知中學舉行,我校教學名師郭明雪現場為香港創知中學中五級C班學生進行《後出師表》的精彩授課。創知中學會場黃晶榕校長及20余位教師共同觀課,鄂州高中分會場來自鄂州高中、鄂州二中、澤林高中、華森中學的20余位元老師通過網路觀課。香港教育局鄭權先生、余俊偉先生親臨現場,觀摩指導。
本次活動由創知中學金卓麟老師主持。授課開始前,會場播放了介紹鄂州高中的簡短宣傳片,金卓麟老師介紹赴港內地專家郭明雪老師和兩地參會人員。
下午2點45分,授課準時開始,郭明雪老師以漢末三國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為切入點,對“後”、“出師”及“表”的具體含義進行介紹,對課題展開背景分析。
授課過程中,郭明雪老師貫徹“三文一體”設計理念,運用“問題驅動”策略,從文言、文學、文化三個層面,與學生一起,對《後出師表》進行了深入探究。郭老師帶領學生從作者寫作目的入手,通過對文章段落的逐一解讀,分析蜀漢政權各方對於出師一事的態度。在和學生的互相探討中,一起歸納總結出作者堅定出師的六條理由,批駁“避戰”、“懼戰”、“緩戰”的偏安思維。
在與學生探討蜀漢內部反對北伐的問題時,郭明雪老師強調,“文章寫了什麼固然重要,但文章沒寫的內容可能更為重要”,“讀書要學會讀文章的空白處”。他說:“雖然作者並未明言反對北伐者的意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字裡行間反向推出反對者的部分理由,即他們認為首次北伐失敗且用人不當,第二次北伐也將有失敗的風險。這些內容作者雖未明說,但我們要學會深入挖掘課文的“空白處”,理解作者是在試圖說明北伐‘不可能做到百戰百勝’和‘用人不當不可避免’這兩個觀點,從而否定、批駁了反對北伐者的觀點。”
郭明雪老師帶領學生圍繞諸葛亮是否只是“忠君”而非“愛國”進行討論,在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後,郭明雪老師總結道:“結合《三國演義》的描述、具體的歷史記載以及後世關於諸葛亮的詩作,可以知道,諸葛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盡忠職守扶持兩代蜀漢君王,是為忠君;作為蜀漢的臣子,他也時時不忘‘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為了匡複漢室傾其所有,是為愛國。因此,諸葛亮忠君愛國是一體的。”
完成文本探究任務後,郭明雪老師以“諸葛亮有哪些重量級粉絲”為題,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到杜甫的《蜀相》、陸遊的《書憤》,日本詩人土井晚翠的《星落秋風五丈原》,最後,以香港的“諸葛亮崇拜情結”結束,展現了“聯繫今古,兼及中外,拓寬閱讀面”的意圖,回應了2022年度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協作計畫的研究課題。
整堂課既有豐厚的知識傳授,也有學生的深度參與。強調了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學生既要明白文字說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更要注意開掘文字背後的深層內容,做到了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據兩地參與聽課的老師講,郭明雪老師的課堂不僅乾貨滿滿、講解透徹,呈現方式有趣,而且課堂氛圍活躍,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讓所有參與者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實現了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