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教育之聲/快樂其實很簡單 | 創知中學校長、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黃晶榕博士
2021-06-16
每逢過年過節,人們總會互相祝賀,而祝賀語當中,出現最多的離不開“快樂”二字。那麼,究竟如何才會快樂呢?帶著這個問題向學生發問,一定會有千百個答案。作為校長,我會對學生這樣說:
第一,放下手機,晚上睡好覺就能快樂。
睡覺的好處無人不知,惟2020年一個由香港理工大學、教育大學、東華學院及澳洲紐卡素大學的合作研究指出:香港小三至中三學童,平均每天花2至3.5小時在手機上。這樣,直接導致學童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好。據香港小童群益會2017年調查顯示:香港6至11歲學童的睡眠時間只有8.5小時、12至14歲的有7.4小時、15至17歲的有6.7小時。睡眠不足,引發香港學童身心出現各種問題,學業成績差、情緒病、反叛行為、各種疾病因而產生(香港大學心理學系,2021)。是故,建議學童要盡量放下手機,確保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專家建議小學生每天有9至11小時、中學生有8至10小時的睡眠時間)。這樣,快樂自然會迎你而來。
第二,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人自然快樂。
閱讀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穿越時空、橫跨世界,感悟高人的智慧,心智持續得到啟迪和充實,人自然變得快樂。從歷年全球快樂指數調查發現:北歐的芬蘭、丹麥、挪威、冰島、荷蘭等國,其人民的快樂指數一直位居前列,這和北歐人喜歡閱讀的習慣不無關系(據統計,北歐人均每年借書量近20本,世界之冠)。與此同時,北歐教育重視培養學童的閱讀興趣,比如學校從小一開始就有“圖書館時間”,內容不是教“怎麼閱讀”,而是讓學童自己找喜歡的書來讀(王怡棻,2007)。這樣,學童便會把自己代入書中的角色,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反復地經歷,生命的內涵就會變得更豐盈,快樂油然而生。
第三,知足常樂、感恩擁有,心更快樂。
民調機構蓋立普早前公佈2021《全球快樂指數》,香港在14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77位(10分滿分,香港得5.48分),這與香港的社會狀況和經濟成就背道而馳。佛家有雲:“人世間的煩惱皆來自欲望”,而欲望往往是無窮無盡且不切實際的,乃是煩惱的起源。作為香港教師,我們應該教曉學童懂得“知足”和“感恩”,看到香港社會的好,看到國家對我們的愛;教懂學童不要老是盯著自己沒有什麼,而是要看到自己擁有什麼;教識學童遇上挫折時,要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非直接把矛頭對準他人。要是我們的教師能夠培養學童具備這種正向思維,他們的內心自然會時常感到富足和快樂。
受篇幅所限,寥寥數語旨在說明快樂其實很簡單,關鍵在於為與不為之間,在於主觀的心,而非客觀的事。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都希望每一個學生生活得更快樂。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培養上述三項好習慣,並盡早摒棄當前凡事“二元對立”及“泛政治化”的偏激思維,改以正確的態度尋找快樂,提升幸福感,乃是當前每一位香港教師必須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