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普教中”大勢所趨 把握機遇 全面推行莫遲疑
2022-11-08
由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香港教育大學校友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和普通話天地合辦的“普教中”發展的新常態座談會於11月5日在美觀文化薈禮堂舉行。
座談會由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羅潔玲女士、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教授及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校長主禮。
與會者包括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梁兆棠校監、大專院校語文培訓專家康一橋校長、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博士、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蓮社學校彭穎老師、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及各界友好人士。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合共約180人出席。
主禮嘉賓發言時均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1997年成立後實行“兩文三語”的語文政策,課程發展議會於千禧年把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定為長遠目標後,越來越多學校以不同的形式作“普教中”的嘗試,經過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頗見成效。隨著香港融入大灣區和國家大局發展,積極推廣普通話,在中小學推行“普教中”是大勢所趨。
在“普教中”的實踐的環節中,梁兆棠校監以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二十一年推普的豐富經驗為例,指出教學語言政策堅定不移,除英文科外,所有科目均以普通話授課。
康一橋校長認為以普通話教中文,可以加強學生對現代漢語的語感,讓語文教學的四大範疇能更好地配合,而中文科裡,有最適合普通話生長的條件。他補充,把普通話推廣為校園的其中一種生活語言有利推廣普通話,而能純熟運用普通話是學生在社會上生存競爭的一項必備條件。康校長總結時指出:“不做的,找個理由;要做的,想些辦法。”時機成熟,該做的便須坐言起行。黃晶榕博士分析“普教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當局提出以“用普通話教中文”作為遠端目標是正確的,可惜推動不力,以致成效不彰。他推斷香港學校推廣“普教中”的挑戰是欠缺學習普通話的語境;學生對普教中消極心態及教師普教中的能力有限。在推廣“普教中”的同時,堅持普通話課的開拓與發展,從而夯實學生的普通話基礎。而加強“普教中”的師資力量和將普通話水平測試納入學生的基礎考核項目中,也是“普教中”的出路。
另一講者彭穎老師以前線教師的角度分享“普教中”的經驗。她指出“普教中”不僅僅在中文課上進行,在學校的點滴時光都可滲透教學。彭老師認為創造語境至關重要,透過唱歌學普通話、粵普對譯、教學軟件的遊戲、播放科普影片、分享讀後感等手段,可以讓學生大膽以普通話與人溝通,促進寫作能力及整體語文能力。
在“社會宏觀需求”的環節中,邱立本先生認為不少香港人遇到別人質疑普通話不佳時,往往自嘲自己的普通話“普普通通”而蒙混過關,從不正視普通話的重要性。世界上大多地方均以普通話教中文,只有香港和澳門是粵語教中文,這是奇怪的現象。他更強調,政府高官,尤其是特首應該以身作則,在公開場合以普通話發言,上行下效,推動普通話必定相得益彰。
是次座談會喜獲香港校董學會、香港普通話專業學會及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協辦。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唐中文、香港語言研究中心、知識雜誌及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也響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