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新聞] 指公民科有明確框架內容 黃晶榕:教師易跟從教學信心大增
2021-09-02
【橙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於昨日起在中四級開始推行,未來三年逐步取代高中通識科。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接受《橙新聞》訪問時指,新課程在教育局的指引下,有明確框架內容,教師更易跟從,教學信心亦增加。
黃晶榕表示,公民科在新學期展開,業界老師都對教育局推出新課程認為是好事,因為它有明確指引,教師便可以跟從,尤其是框架及重要概念上有界定,對教學及備課都很有幫助,教師信心亦增加。
黃晶榕指,現時最大挑戰是沒有教材,由於改革時間較急,相關教材滯後,學校只能靠教育局指引、民間組織、教師團體,出版社及以前的通識科資料等,自行調整作為參考資料,相信正式教材要到明年四、五月才會出來,明年九月才能正式在學校使用。
通識科教材過住審查不嚴謹
黃晶榕說,雖然教材滯後,但認為問題不難解決,因學校可自行按教育局指引,在框架下作出調整。他又指,過去通識科出問題,主要因為教材除由出版社提供外,老師亦可用網上資料,但那些資料有些是來源不明、失實,甚至是反社會反國家,所以老師如使用它便有如向學生洗腦。他坦言,有些老師很專業、具有家國情壞,當然會盡心教學,但有些心懷不軌的教師,便會利用這些灰色地帶教壞學生。
黃晶榕認為,以前教育局在通識科審查不嚴謹,間接造成數年前的社會動盪,這實在需要調整,尤其是課程涉及歷史及社會人文學科等資料,如在審查時可邀請校長、老師、專家、內地學者、甚至是國家教育部人員等等來參與審核的工作,那便可以做好把關工作。他舉例指,不少通識課教材都會用上「兩地政府」等字眼,把香港政府與內地政府等同一個級別,這是概念上的錯誤,教育局需要加強監督。
黃晶榕又建議,公民科不只是高中的問題,它亦涉及函接初中課程,而初中課又涉及小學課程,所以教育局需要系統處理,不能只聚焦在高中課,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國家,認識「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