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 本港中學公民科開授首課 教育界稱讚變革開闢新篇章
2021-09-03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今年9月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多所中學昨日(2日)開始教授公民科第一課。教育界希望課程可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香港、國家及現今世界的狀況,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成為有識見、具備世界視野、認同國民身份且負責任的公民。
評分標準改變難度降低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表示,每一個新學科的開設都會伴隨疑慮,無論是傳統學科,還是新設的公民科,但相比於舊時推出的通識科,社會各界對於公民科的疑慮要更少,原因是評分標準改變了,只分「達標」或「不達標」,其難度降低了。其次,課程綱要比之通識科教學綱要明確得多,無論是課程綱要,還是教育局提供的電子教學材料和合作的教材,或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考核能力要求都是很明確的,沒有什麼模糊不清的地方。
鄧飛指出,第一課的內容不是直接進入課程教學,而是老師要向學生認真講解公民科的學習目標、新高中學制中處於什麼地位、學科的背景資料和學習的目的,釋除學生與家長疑慮,令學生明白為何而學,之後才進入教學。他希望透過全面及客觀的知識學習,可培養學生對香港及國家的認知,以及國民身份認同感。
定下清晰框架老師容易跟從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李偉雄表示,教育局的指引及教材對學校在編排課程時幫助很大,因為它已定下清晰框架,老師容易跟從,補充一些資料便可以完成備課工作。他強調,該校老師在學科的知識很豐富,最重要是在授課時不要出現顛倒是非黑白之事,相信老師只要避免出現政治取態,不用擔心越過紅線。他說,有部分家長會擔心新課程難合格,但因為課程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個級別,且課時及功課都已大幅減少,難度已降低,家長不用太擔心。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表示,老師都認為教育局推出新課程是好事,因為它有明確指引,教師可以跟從,尤其是框架及重要概念上有界定,對教學及備課都很有幫助,教師信心亦增加。現時最大挑戰是沒有教材,由於改革時間較急,相關教材滯後,學校只能靠教育局指引、民間組織、教師團體,出版社及以前的通識科資料等,自行調整作為參考資料,相信正式教材最快明年4、5月才會出來。
黃晶榕認為,公民科不只是高中的問題,它亦涉及銜接初中課程,而初中課程則涉及小學課程,故教育局需要系統處理,不能只聚焦在高中課程,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國家,認識「一國兩制」。
(記者馮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