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第一教育專業圈]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創新人才培育需“人人、時時、處處”發生

2025-07-02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賀信中強調,“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共解自主創新人才培養的時代命題,需要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攜手共進,探索鍛造一條堅實而富有生機的“成長鏈”。
2025年6月20日出版的《上海教育》推出“大中銜接,共解自主創新人才培養之惑”專題,邀約高校和全國知名高中共同探討高水準人才自主培養之惑。本期,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撰文,系統介紹創知中學發揮特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深化兩地教育合作,共同做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舉措。

立足香港 胸懷家國
香港創知中學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之道

值此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作為香港愛國教育陣線的一員,香港創知中學始終秉持“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具家國情懷與世界視野的棟樑之材”之辦學宗旨,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領域積累了獨特經驗,並積極探索未來路徑。

01課程創新:從知識灌輸到思維解放

其一,尊重明辨性思維。誠如龔新高教授指出,猶太人教育具備“大膽質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創新文化特徵,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原動力。為此,學校在課堂上宣導“我不一樣”“我不同意”的辯論文化,鼓勵學生挑戰權威、尋找多元解決方案。其二,跨學科融合實踐。學校初中開設綜合科學、STEAM等課程,結合3D列印、無人機、機器人等項目,將知識和技術轉化為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工具。學校還積極鼓勵學生報名參加本地和內地舉辦的科技比賽,以賽促學,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攻堅能力。

02分層培養機制

其一,普及教育築基。學校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在進行科學和科技學習時,觀察、思考、探究、解難“四維能力”要並重;我們也調整了學科評價標準,以激勵學生創造力,例如透過問題導向學習,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其二,精准選拔苗子。學校高中按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分組,部分班級會加強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高等數學和綜合應用技能訓練,並篩選出具有潛質的學生進入科創學會或接受大學的資優培訓;而低年級則開設各類興趣班,通過科技體驗比賽發掘興趣與潛能。其三,拔尖專項培養。學校會為科創特長學生定制高階課程,提供競賽輔導、課題研究及高校實驗室參訪機會,從而累積經驗,增強自信。

03師資賦能:聯動高校與產業
其一,雙師型隊伍建設。學校曾與本地和內地高校或科研機構聯合教研,邀請大學教授或科研專家到校指導課程開發,提升教師前沿學科素養。其二,產業導師進校園。學校也曾引入科創企業專家開設工作坊,例如曾與思謀科技和大疆等企業合作人工智慧實訓專案,讓學生直面產業痛點。


未來規劃:深化兩地融合,服務國家戰略

01打造兩地教育協同體

其一,學段貫通。學校將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共建“中學—大學”銜接課程,探索自主招生許可權下的苗子早培機制;學校也將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內地高校舉辦的各類夏令營和大學課程體驗計畫。其二,資源互通。我校計畫聯合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長三角城市的姊妹學校開發“跨學科科創課程包”,共用實驗室、專家庫與研學基地資源,效仿復旦大學“科學教育創新聯盟”模式。

02AI賦能教育革新
其一,構建負責任的技術應用體系。學校計畫開設AI、資訊素養等課程,培養學生駕馭技術而非被技術支配的能力。其二,智慧教學場景落地。學校計畫逐步引入AI備課系統、智慧分組學習平臺、AI批改作業作業系統,實現個性化教學,彌合傳統課堂與創新實踐之間的鴻溝。

03根植家國情懷的全球勝任力

其一,優化愛國教育課程。學校將進一步針對學生需要開發校本教材,從認知、認同到行動,層層遞進,引導學生認識國家,從而建立起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有責任擔當。其二,強化紅色研學實踐。學校將持續擴大內地交流計畫,組織學生參訪內地浦東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科創園區,理解國家發展需求。其三,講好中國故事。學校將繼續鼓勵學生參與國際青年論壇,以英文發表中國科技成就研究成果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樹立“香港市民、中國國民、世界公民”的身份意識。


結語:教育者的使命擔當

學校的教育實踐印證了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思想的時代價值——創新人才培育需“人人、時時、處處”發生。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特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深化兩地教育合作,共同做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助力國家破解“卡脖子”難題。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 [香港電台]國安法五周年|老師冀更多教材助課堂解說 學生認識國安新型領域
2) [點新聞]創知中學辦畢業禮 盼學生謹記校訓勇攀高峰
3)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嘉定高級中學]滬港濤聲相和 共傳教育薪火丨香港創知中學師生代表來校交流
4) [第一教育專業圈]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創新人才培育需“人人、時時、處處”發生
5) [文匯報]創知中學2024-25學年畢業典禮 勉學子求真創新 「創知精神」薪火相傳
6) [文教匯萃]【創知中學2024-25學年畢業典禮 勉學子求真創新 「創知精神」薪火相傳】
7) [鷺風報]“嘉庚心·中華情: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在廈舉辦
8) [大公報]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 弘揚「嘉庚精神」
9) [紫荊雜誌]“嘉庚心·中華情 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啓動
10) [集美鰲園景區]“嘉庚心·中華情: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在廈舉辦
11) [大公報]「嘉庚心·中華情 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啟動
12) [文匯報]【師說新語】專家倡立法規範網絡媒體 避免青少年「迷網」愈陷愈深
13) [明報]《國安課框》更新 對接內地愛國教育法 涵中小學突出「大安全」概念 有校長稱對教師亦難
14) [文匯報]愛心全達攜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合辦國安好學生問答賽 余振強紀念中學連奪初中組及高中組冠軍獎杯
15) [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學界視野|黃晶榕:發揮班主任能動性 與學生共建良好班風
16) [文匯報]【師說新語】發揮班主任能動性 與學生共建良好班風
17) [大同出版傳媒]同之行丨相知無遠近,萬里赴深情: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收官
18)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貴港第一對姊妹學校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與香港創知中學師生再聚首 續寫貴港交流協作新篇章
19) [紫荊雜誌]相知無遠近 萬裡赴深情——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收官
20) [大公報]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