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紫荊雜誌]2024/2025學年香港《校外評核報告》突出改善建議分析

2025-08-27



香港教育局於2025年8月19日發布的最新一期《校外評核報告(總結章節)》(https://www.edb.gov.hk/tc/sch-admin/sch-quality-assurance/reports/esr-report/index.html),綜合了2024/2025學年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校外評核結果。報告肯定了學校在課程發展、學生支援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進步,但也指出若干需優先改善的範疇。以下為其中較突出的建議,反映當前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挑戰:

第一,課程與教學:深化跨學科整合及高階思維培養。報告指出,儘管多數學校已推行“自主學習”及“STEAM教育”,但跨學科課程設計仍顯零散,部分教師過度依賴教科書,未能有效引導學生應用知識。例如,在小學常識科與科學科的銜接上,探究式學習的深度不足;中學的專題研習則常流於形式,未能培養批判性思考。教育局建議學校加強教師協作,設計具真實情境的學習任務(如社區問題導向專題),並透過“全校課程規劃”明確各階段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

第二,照顧學習多樣性:優化分層支援與資優教育。隨著融合教育的普及,報告發現學校對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識別機制趨於成熟,但後續支援仍偏重“補救”而非“發展潛能”。例如,資優學生常被忽略,學校缺乏系統化的加速或增潤課程。教育局建議參考“三層支援模式”,為不同能力學生設計彈性分組教學,並善用校外資源(如大學合作計畫)拓展資優生的學習機會。此外,部分學校對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支援不足,需加強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文化回應教學)的培訓。

第三,評估回饋:從“量”到“質”的轉型。許多學校仍過度依賴紙筆測驗,形成性評估(如口頭回饋、同儕互評)的實踐較表面化。報告特別點出中學文憑試(DSE)年級的“操練文化”問題,教師因應試壓力縮減探究活動。教育局建議推行“評估素養”培訓,幫助教師設計能反映核心能力的評量工具(如實作評量),並善用電子平台提供即時回饋。

第四,學生身心健康:加強生命教育與數位素養。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持續受關注,報告提到部分學校的輔導人手不足,輔導活動側重危機處理,未能建立預防性機制。此外,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現象加劇,但相關的數位公民教育(如網絡沉迷、資訊真偽辨識)未納入正規課程。教育局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課,並與社福機構合作建立校本支援網絡。

第五,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強化中層管理與數據運用。學校管理層普遍能訂立清晰發展方向,但中層教師(如科主任)在課程領導的角色較被動,影響改革落實。報告建議為中層提供“變革管理”培訓,並建立數據分析文化(如善用“校情數據”平台)以監測教學成效。此外,部分教師對人工智能(AI)工具的應用仍停留在表面,需加強“科技融入教學”的專業發展。

第六,家校合作:提升家長教育效能。家長對學業成績的過度關注被視為加重學生壓力的因素之一。報告指出,學校的家長教育活動多以單向講座為主,未能引導家長理解“全人發展”的重要性。教育局建議設計互動式工作坊(如情緒管理技巧),並透過“家長教師會”建立常態溝通機制。

邁向“均衡發展”的教育生態

2024/2025學年的評核結果反映,香港學校需在“學術卓越”與“全人成長”之間取得平衡。改善重點包括:(1)課程:打破學科壁壘,強化應用能力;(2)評估:減少機械操練,重視過程回饋;(3)支援:從補救轉向潛能開發;(4)科技:善用AI工具但不失人文關懷。

這些建議與全球教育趨勢(如OECD的“學習羅盤2030”)相呼應,未來學校需更靈活地回應社會變革,方能培養具備抗逆力與創新力的新一代。

作者:創知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黃晶榕博士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 [紫荊雜誌]觀賞閱兵儀式有助學校推行愛國教育
2) [紫荊雜誌]2024/2025學年香港《校外評核報告》突出改善建議分析
3) [香港01]來稿|杜絕「借殼辦學」亂象 維護中學文憑試權威
4) [經濟日報]聯招競爭加劇|雙非學童部分報內地補習社密集訓練 中學校長籲本港大學收生多考慮非學術成就
5) [紫荊雜誌]對《特區政府修訂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政策分析與評價
6) [文匯報]培養青年家國心 喚醒熱血民族魂
7) [紫荊雜誌]觀看《香港修例風波真相》有助推行國安教育
8) [基教所]考察香港教育,探索合作空間 | 華東師大基教所團隊赴港參會紀要之四
9) [南華早報]‘I felt lost’: mainland Chinese talent children on their struggles to settle in Hong Kong
10) [紫荊雜誌]滬上見聞啟前程:探索·規劃·啟程
11) [文匯報]【師說新語】教師如何為學生安排有創意的暑期作業?
12) [香港電台]國安法五周年|老師冀更多教材助課堂解說 學生認識國安新型領域
13) [點新聞]創知中學辦畢業禮 盼學生謹記校訓勇攀高峰
14)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嘉定高級中學]滬港濤聲相和 共傳教育薪火丨香港創知中學師生代表來校交流
15) [第一教育專業圈]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創新人才培育需“人人、時時、處處”發生
16) [文匯報]創知中學2024-25學年畢業典禮 勉學子求真創新 「創知精神」薪火相傳
17) [文教匯萃]【創知中學2024-25學年畢業典禮 勉學子求真創新 「創知精神」薪火相傳】
18) [鷺風報]“嘉庚心·中華情: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在廈舉辦
19) [大公報]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 弘揚「嘉庚精神」
20) [紫荊雜誌]“嘉庚心·中華情 走進嘉庚故里——香港教育界赴閩交流考察活動”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