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明報]高才通能否緩解香港“殺校”危機

2025-01-09

香港中通社1月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香港教育局最新公佈將於今年9月新一批入學的統一派位選校資料,據推算,逾三成小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將未能收足學生,個別學校將僅錄個位數。面對收生挑戰,特區政府吸引的高才家庭,成為不少學校的“救校”目標。

根據公佈資料,撇除校舍和地區因素影響收生的學校,推算約156間官津小學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未能收足學生,約佔34%;或有10間學校在自行收生階段,僅錄取個位數學生,西貢和沙田區各佔3間。

教育局表示,本年度約有4.18萬學童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與上年度相若。資料顯示,近10年來,學齡人數最多為2018年有56648位學童參與;最少為2010年40918位學童參與。

香港中小學近年“縮班殺校”潮持續,教育局推算,未來5年適齡升讀小一及中一人口再急劇下跌,小一學齡人口料2029年大跌至3.15萬人,跌幅逾三成半。

根據《小學概覽2024》,2024/25學年有64間官津小學合共縮減68班小一;計及個別學校加班後,全港小一班數淨減26班;有45間官津小學只開辦1班小一,貼近“殺校”邊緣。

香港“殺校”危機仍存,政府各類人才計劃能否帶動入學申請?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對中通社記者指出,結構性人口減少是現實問題,過去一年,業界已經受惠搶人才計劃支撐,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好。以他的學校為例,今年有兩成學源為新來港人才的小朋友,以中一到中四為主,但現階段人才過來主要對中學和小學高年級幫助大一點。

香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至今各類人才入境計劃兩年共收逾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單今年就有7.5萬名人才攜受養人來港,帶來逾20萬人口。

黃晶榕認為,長遠來講來港人才家庭肯定有利於小一學源,他們相當一部分都會留在香港生活,看好香港的教育資源,人口基數的增加會帶動學源人數的上升。

另外,據了解有部分小學已物色內地中介,與有機會來港的高才家長簡介學校和見面。

黃晶榕表示,近一兩年很多內地中介機構主動發郵件給學校,邀請學校做推廣,或安排內地家長和學生到香港學校參觀交流或體驗課堂,不見得是壞事。香港要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現時很多都在大學層面,中小學的推廣不是很積極。

他指,海外學生已可直接來香港讀書,但內地沒有相關政策,只能通過家長的“高才通”等計劃。“是否可以有一個渠道,讓孩子單獨關聯教育,這些都可以研究。現在的空缺時間,正好留予業界考慮如何趁機把學校搞好,提升競爭力。”(完)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 [文匯報]【師說新語】傳統板書回歸 「以人為本」利教學效能
2) [明報]公民科內地考察 下學年料花逾億 校長:途長日數多 增款正常
3) [NOW新聞]DSE中文科開考 文憑試考生指閲讀卷文言文篇章較易理解
4) [無線新聞]文憑試|中文科開考報考人數增加 有考生憂卷一閱讀難度大
5) [有線新聞]DSE|中文科開考 指報考人數增、競爭大 考生:發揮潛能嘅機會
6) [大同出版傳媒]大同之行丨香港70名教師來深開展教師發展日活動
7) [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學界視野 | 黃晶榕: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不能動搖
8) [明報]人文科小一課本均引毁國旗新聞 課程發展議會:內容硬 未充分結合生活
9)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深港教育共融,攜手共譜新篇 | 姊妹學校香港創知中學教師代表團來我校交流
10) [南華早報]Hong Kong schools don’t have enough teachers trained in AI, sector veterans say
11) [紫荊雜誌]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交流不能動搖
12) [文匯報]【師說新語】發揮熱愛力量 靠死磕終成功
13) [香港工聯會]【深切悼念】傑出愛國工運領袖、工聯會前理事長、會務顧問潘江偉先生
14) [文匯報]校園多層面教國安 實踐體會息息相關
15) [大公文匯]國民和國安教研會今舉辦 陳國基冀青年學生自覺肩負維護國安責任
16) [經濟日報]假學歷|評審局上年度識破5人涉用假學歷申請教席 已向執法機關舉報
17) [文匯報]【師說新語】推廣家訪策略 讓教育更有溫度
18) [香港新聞網]DeepSeek等中國科企求賢若渴 反映時代趨勢
19) [明報]高才通能否緩解香港“殺校”危機
20) [文匯報]【師說新語】港應重視勞動教育 助學生育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