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香港工聯會]【深切悼念】傑出愛國工運領袖、工聯會前理事長、會務顧問潘江偉先生

2025-03-02


【深切悼念】
香港傑出愛國工運領袖、抗日衛國英勇戰士、反帝反殖鬥士,香港工會聯合會前理事長,會務顧問潘江偉先生(潘叔)今天(3月2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出殯。社會各界、政府官員、工會及商會代表、教育界及社團代表、其親屬及生前友好數百人出席,大家懷着無限不捨的心情,一同送別這位一生無私奉獻給愛國工運的工會領袖。

潘江偉先生於2025年1月31日下午在北區醫院離世,享年102歲。

會場莊嚴肅穆,佈置簡樸而隆重,會場兩邊擺放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省總工會、廣州市總工會、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及香港友好協進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行政長官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何超瓊、譚錦球,大紫荊勛賢楊孫西、余國春、譚惠珠等機構、團體、各界人士、親屬以及生前好友致送的花圈。現場也讀出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廣東省總工會、廣州市總工會、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和香港友好協進會等發出的唁電,對潘江偉先生離世都深表哀悼,並對潘江偉先生的家人送上深切慰問。

公祭儀式於10時30分舉行,全體肅立默哀。潘江偉先生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吳秋北致悼詞。潘叔一生獻給了愛國工運事業,是傑出的工運領袖,是我們後輩學習的楷模,是我們永遠尊敬及愛戴的前輩!潘叔的離世是工聯會以及香港愛國工人運動的重大損失,亦是一顆愛國愛港記憶星辰的隕落! 

祖籍上海的潘江偉先生,生於1923年的戰亂年代。他少年就有一顆熱心服務工友的心,年僅16歲便開始參與工會工作,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香港時,潘叔毅然聯同40餘名工會的活躍分子徒步北上抗日,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後稱:東江縱隊)。參加過二十多場戰鬥,歷盡艱險,出生入死。在一次戰鬥中,潘叔左腳中彈三槍,腳腕骨碎,仍以驚人意志堅持抗爭,展現了中華兒女不屈脊樑。受傷的潘叔因失血過多加上傷口嚴重潰爛而幾乎性命不保,幸好在當地村民護理下,傷勢有所好轉,但基於早年醫療條件所限,一直留有後遺症。

1945年9月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潘叔回港重返工作崗位,投入工運,全力維權,期間曾多次代表工友與商會談判,成功為行業工友爭取8小時工作制度及改善生活待遇,為基層勞工爭取尊嚴與權益。為更好團結行業工友,凝聚工人力量,潘叔積極協商推動四間工會統合,終於在1975年成立「香港印刷業工會聯合會」。

潘叔為工聯會的創立和初期發展也作出重要貢獻,值得我們每一個工聯人、工運人銘記!1950年,擔任工聯會福利委員會主任和工聯會常委,1961至1986年分別擔任工聯會正、副理事長,積極推動工聯會的會務改革。

潘叔不僅是工運領袖,更是國家發展的踐行者。1978至1983年擔任第五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3至2002年擔任第六、七、八及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擔任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2015年9月3日獲國家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潘叔也很關心下一代的教育,曾出任勞工子弟學校(現稱創知中學)校監12年,退休後還經常應邀到學校、社區向年輕人宣講抗日歷史,以親身經歷,引導年輕人提升愛國情懷,珍愛和平的重要。

潘叔一生,是「愛國愛港」精神的生動詮釋。他常以自身經歷告誡後輩:「國家的成就來之不易,須銘記先烈犧牲」。即便晚年傷病纏身,他仍心繫青年教育,呼籲香港新一代認清歷史,明辨是非,傳承愛國薪火。

吳秋北表示:「潘叔用一生詮釋了何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離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卻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光照後人。讓我們繼承他的遺志,守護香港繁榮穩定,推動民族復興偉業!」

參與扶靈的有工聯會會長吳秋北、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劉光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工聯會理事長黃國以及香港印刷出版媒體業工會副主席王宏業。辭靈禮后,潘江偉先生的靈柩,送往柴灣哥連臣角火葬場。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 [大同出版傳媒]大同之行丨香港70名教師來深開展教師發展日活動
2) [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學界視野 | 黃晶榕: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不能動搖
3) [明報]人文科小一課本均引毁國旗新聞 課程發展議會:內容硬 未充分結合生活
4)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深港教育共融,攜手共譜新篇 | 姊妹學校香港創知中學教師代表團來我校交流
5) [南華早報]Hong Kong schools don’t have enough teachers trained in AI, sector veterans say
6) [紫荊雜誌]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交流不能動搖
7) [文匯報]【師說新語】發揮熱愛力量 靠死磕終成功
8) [香港工聯會]【深切悼念】傑出愛國工運領袖、工聯會前理事長、會務顧問潘江偉先生
9) [文匯報]校園多層面教國安 實踐體會息息相關
10) [大公文匯]國民和國安教研會今舉辦 陳國基冀青年學生自覺肩負維護國安責任
11) [經濟日報]假學歷|評審局上年度識破5人涉用假學歷申請教席 已向執法機關舉報
12) [文匯報]【師說新語】推廣家訪策略 讓教育更有溫度
13) [香港新聞網]DeepSeek等中國科企求賢若渴 反映時代趨勢
14) [明報]高才通能否緩解香港“殺校”危機
15) [文匯報]【師說新語】港應重視勞動教育 助學生育正確價值觀
16) [明報]航天擬納初中科學 配合「科教興國」 框架設新單元「地球與太空」 下學年試行
17) [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新聞簡報 | 第5期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論壇簡報
18) [小紅書]從廣州轉香港DSE,孩子後悔了!
19) [星島日報]直資創知中學營運儲備超上限
20) [文匯報]【師說新語】港校應增體育訓練 強體魄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