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明報]公民科內地考察 下學年料花逾億 校長:途長日數多 增款正常

2025-04-03

【明報專訊】社會近期對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內地考察團關注增加。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昨上載教育局資料,顯示近3年(2022/23至2024/25)教育局共花約1.87億元資助逾14萬名高中生參與公民科內地考察,預算下學年開支為1.16億元,超出過去3年總開支的六成。有校長認為設考察團「天經地義」,但當局應加強和各單位溝通及設問責制,令家長放心子女參與。

近3年共1.87億 教局稱師生評價正面

檔臚列多項內地交流活動開支(見圖),當中過去3學年累計用1.87億元資助高中生參加公民科內地考察,各學年受惠學生約5萬人。教育局稱,本學年暫有484個考察團已出發,料開支達8620萬元,預計下學年開支達1.16億元。局方稱師生對考察團評價正面,普遍認同能加深瞭解國家歷史文化,下學年將發掘更多參訪點。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認為,帶學生認識國家「天經地義」,當局有需要撥款支援愛國教育,過往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考察團在起步階段,日數少、集中廣東,開支自然較少;如今日數增,行程涉及省外,開支增加屬正常,外界毋須炒作。

校長:當局應增溝通 免外界揣測事故

近期多宗事故涉及公民科考察團,包括有師生集體腸胃炎、學生在考察期間身故,黃晶榕認為事故在「比例上屬個別事件」,在本地或海外考察同樣可能水土不服,因個別事故而停辦是「斬腳趾避沙蟲」。惟他同意當局應加強和各單位溝通,解說亦要清晰及時,舉例有師生早前到黃山考察患腸胃炎,據他所知涉事師生在機上已有病徵,到埗後亦即時調整住宿並通知當地單位,「早啲解釋清楚,外界就唔使估估嚇」;又建議當局訂立清晰問責制追討涉事單位。

此外,如學生未能參與公民科考察,校方要呈報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教育局。本報上月初查詢,教育局未透露該團歷來缺席人數,強調如學生因特殊情況未參與該團,學校可提供配合公民科的其他活動。

媒體報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 [文匯報]【師說新語】傳統板書回歸 「以人為本」利教學效能
2) [明報]公民科內地考察 下學年料花逾億 校長:途長日數多 增款正常
3) [NOW新聞]DSE中文科開考 文憑試考生指閲讀卷文言文篇章較易理解
4) [無線新聞]文憑試|中文科開考報考人數增加 有考生憂卷一閱讀難度大
5) [有線新聞]DSE|中文科開考 指報考人數增、競爭大 考生:發揮潛能嘅機會
6) [大同出版傳媒]大同之行丨香港70名教師來深開展教師發展日活動
7) [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學界視野 | 黃晶榕: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不能動搖
8) [明報]人文科小一課本均引毁國旗新聞 課程發展議會:內容硬 未充分結合生活
9)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深港教育共融,攜手共譜新篇 | 姊妹學校香港創知中學教師代表團來我校交流
10) [南華早報]Hong Kong schools don’t have enough teachers trained in AI, sector veterans say
11) [紫荊雜誌]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交流不能動搖
12) [文匯報]【師說新語】發揮熱愛力量 靠死磕終成功
13) [香港工聯會]【深切悼念】傑出愛國工運領袖、工聯會前理事長、會務顧問潘江偉先生
14) [文匯報]校園多層面教國安 實踐體會息息相關
15) [大公文匯]國民和國安教研會今舉辦 陳國基冀青年學生自覺肩負維護國安責任
16) [經濟日報]假學歷|評審局上年度識破5人涉用假學歷申請教席 已向執法機關舉報
17) [文匯報]【師說新語】推廣家訪策略 讓教育更有溫度
18) [香港新聞網]DeepSeek等中國科企求賢若渴 反映時代趨勢
19) [明報]高才通能否緩解香港“殺校”危機
20) [文匯報]【師說新語】港應重視勞動教育 助學生育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