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師說新語】港校應增體育訓練 強體魄利身心健康
2024-12-02
特區政府一直強調,香港學校教育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為目標,並且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並舉(政府新聞網,2021)。然而,近年不少青少年身體肥胖,焦慮、抑鬱、自殺等身心問題令人堪憂。縱觀香港中小學的體育課程政策基本還是延用英國統治時期的做法,體育課一周兩節。而受限於場地,學校非體育課的體育活動時間也偏少。
體育活動可緩解焦慮 帶來快樂
眾所周知,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大大釋放學生的壓力,緩解焦慮,減低消極情緒。因為運動能讓身體產生多巴胺(dopamine,DA),讓人感到快樂。
同時,運動能使生理得到調節,像堵塞的管道得到疏通,身體暢快了,自然就能減少心理方面的問題(黃梅芳,2013)。
其次,參與體育活動能大大減少學生上網時間,有助構建與真實世界的連結,從而減少自殺念頭。
再者,學生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能改善人際關係,並提升溝通技巧和自信心。那香港學校應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加強體育訓練呢?
第一,修訂當前學校體育科課時建議。國家教育部2020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及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體育法》都指出,中小學生每天要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除了正規的體育課外,內地中小學每天還有不少於30分鐘的陽光大課間,尤其值得香港學習。陽光大課間,常見的做法是做廣播體操或全校跑步;但有些學校創設出了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如街舞或者其他流行舞蹈;還有學校在大課間進行花式跳繩或者啦啦操的場地,讓體育活動成為學生們每天熱切期待的事情。
陽光大課間創港特色
局方除了可修訂當前體育科課時建議外,也應鼓勵學校因地制宜,分級或分時段,創設出具港特色的陽光大課間,這樣便能讓學生持續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並提升其抗挫力。
第二,資助學校發展特色的體育項目。政府可考慮資助學校完善體育設施設備,發展特色體育項目。如某中學創設健身房騎自行車項目,鼓勵學生運用騎自行車的里數換取獎金積分,而積分最終由所贊助的公司兌換成現金,捐贈給學校所在社區的孤寡老人。這是非常有創意的嘗試,不但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體育活動,還能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關懷意識和責任感。
第三,加強體育界對中、小學的支援。大部分香港學校的體育活動搞不起來,除了受場地限制外,另一個原因是缺乏人才。特區政府一方面可資助更多香港運動員到校擔任業餘教練,另一方面宜積極考慮引入內地優秀運動員到港擔任學校運動導師,以營造香港中小學的運動氛圍並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
第四,將體育活動表現納入升學要求。重視考試和升學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因此把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體育活動表現納入升班甚或升讀高校的要求之一,必定能產生倒流效應,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和參與度。
●黃晶榕博士 創知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